孙用蕃的一生充满了波折,她没有自己的子女,第一次结婚时已是三十六岁的年纪。这一段经历让她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继母,而她的丈夫与她唯一的共同爱好就是抽大烟,这无疑将两人捆绑在一种逃避现实的生活方式中。
孙用蕃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,她的父亲孙宝琦当时刚刚从法国驻华大使的职位回国,任顺天府尹,算是家里的一位高官。虽然她是庶出女儿,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宠爱,但孙家毕竟是名门望族,父亲的地位让她在民国时期的婚姻市场上拥有了选择的空间,理论上并不愁嫁。
那么,是什么原因让孙用蕃变成了一个被称为“老剩女”的特殊存在?她的第一段婚姻还是继承了一个二婚男的身份,究其根本,得从她年轻时的恋爱情节看起。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,年轻的孙用蕃对爱情充满了期待。在她十七岁时,她已经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心仪的男子,幻想着能够与他白头到老。然而,她的父亲反对这段感情,认为那位男生家境贫困,根本配不上孙家的女儿。于是,她与这位男子的私定终身也没有能够如愿以偿,最终却是一次失败的私奔。
展开剩余76%尽管失败后,她依然不甘心,继续与那个男士纠缠不清,直到最终对方另娶他人,她也成为了名媛圈中的一个笑话。这段初恋的失落让她心中满是失望,她渐渐对爱情感到质疑,变得害怕在新的情感中受伤,因此选择了沉醉于吸烟的生活,试图用这种方式麻痹自己。
然而,没有情感滋润的生活最终令她感到压抑,身边的名媛朋友们大多都已婚或有众多追求者,她却孤伶伶地立在一旁,感觉自己像个可笑的局外人。由于她严重的烟瘾,外界更是不愿意接纳她,导致她一拖也到了三十六岁。此时,她的哥哥们始终在为她的未来担忧,经过多方打听与介绍,最终与张志沂成婚,张志沂是知名的李鸿章外孙,也是张爱玲的父亲。
在1934年,孙用蕃与张志沂在上海的一家繁华酒店中举行了订婚仪式,尽管她的婚姻不乏争议——她是二婚的女子,张志沂亦是再婚,但在半年后的婚礼上,场面依旧盛大而隆重。这场婚礼展现了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失落,孙用蕃内心深处仍旧渴望爱情、渴望幸福的期待。
孙用蕃的婚姻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,成为张家的媳妇既是新生的开始,也面临着新的挑战。作为继女的张爱玲性格冷漠、孤傲,正值青春期,对孙用蕃充满敌意。此时的丈夫张志沂,早已因前妻黄素琼的离去,成为了一个奇怪的男人,他与前妻的感情仍在心底萦绕,这一切的现状让孙用蕃倍感无奈。
面对冷落的继女和心态异常的丈夫,孙用蕃试图改善家庭关系,但她无从入手。为了弥补与张爱玲的关系,她甚至特意挑选了一箱自己旧衣物作为礼物赠予张爱玲。然而,张爱玲却将这个举动视为嘲讽和轻视,这也让孙用蕃在继女心目中变成了一个“恶毒的后妈”。然而,这一切并不是孙用蕃的本意,她只是希望能够给予张爱玲一些温暖。但在张爱玲的眼中,送旧衣服则是对她人格的贬低。
在未来的岁月中,孙用蕃一直努力适应这个家庭的生活,然而事情逐渐演变得越来越复杂。1937年,黄素琼回国的到来成了压倒孙用蕃的最后一根稻草,她的烦恼愈演愈烈。丈夫对前妻的留恋激发了孙用蕃的无限不安,让她在这个家庭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。最终,张爱玲与母亲沟通良好,提出留学的要求,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家庭争吵。
种种的磨难,孙用蕃在这段婚姻生活中饱受冷落,内心倍感疲惫和无助。然而,反思张爱玲的作品,很多人认为她对于继母的描写并非全然出自真实的经历,而是她内心对情感的宣泄。实际上,孙用蕃并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挣扎与痛苦,选择了一种更为隐秘的存在方式。张爱玲的冷漠,或许是因为从小缺乏父爱和母爱,她在经历家庭破裂时内心受到的伤害,让她对待父母的态度充满了复杂。
最终,孙用蕃在1986年孤独地离世,年华似水,爱情与亲情似乎在她的一生中都未曾如愿。她作为后妈的角色并不轻松,尤其是面对如张爱玲这般敏感脆弱的继女,家庭矛盾与情感错位,使她的后半生充满了无奈与挣扎。所有这些,都与她的童年经历紧密相连。正如阿德勒所言,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而不幸的人却要以一生去治愈童年。最终的结局,让每一个人都更加理解,那些未曾给予的爱,终究会在未来以某种形式回荡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网官网入口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